山东“驴头儿”王长法教授的科研资政路

聊城大学农学院的王长法教授围绕驴产业“扩群增量,提质增效”的核心问题,带领团队成员一直致力于驴种质资源挖掘、皮肉兼用黑毛驴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繁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,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技术成果,对驴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提拉引领作用。

1.强化规划引领

牵头撰写提交的《全国驴遗传改良计划(2020~2035)》、《亟需尽快叫停适繁母驴屠宰》、《山东省驴产业发展规划(2017-2020)》等7份文稿分别被国务院、农业农村部、山东省政府等采纳,其中2份分别获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、时任山东省省长龚正批示,为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。从源头上打造了世界领先的驴产业创新平台,“世界驴业看中国,中国驴业看山东”成为国内外同行的共识,为我省乃至全国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2.强化标准示范

结合山东省驴产业发展实际,坚持标准先行,并以此引领驴产业的提质增效工作。组织制定、参与制定了《精准扶贫 驴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》、《马驴冷冻精液》、《德州驴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》、《驴人工授精技术规范》、《德州驴生乳》等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23项,填补了国内外行业标准的空白。

3.强化试验研究

(1) 在全省规模化驴繁育场,逐步开展优势驴品种选育、登记、体型评定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,强化育种数据库建设。采集、保存、评鉴了涵盖四大洲 39个地方驴品种(约占世界驴遗传资源的 1/5)的 5800 份样本,保存了348头国内优质德州驴种公驴精液,通过对德州驴品种资源群纯种登记、扩繁、生产性能测定,厘清了数量群体结构、分布特性和利用状况。

(2)在国际上首次发掘了德州驴的全基因组序列,揭示了德州驴种质特有的分子遗传特征,阐明了德州驴进化等相关科学问题。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《自然通讯》上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,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在马属动物上发表的最好学术论文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,首次鉴别出驴与猪、牛、羊等 9 个家畜物种间特征性短重复序列,开发出鉴别真假驴皮及阿胶的分子诊断试剂盒;首次明确了四大洲地方驴品种间的特征性分子差异,开发出鉴别地方驴品种的分子诊断试剂盒,获发明专利。

(3)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德州驴基因选育技术平台,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改良性状的选育技术难题。首次鉴定出德州驴驴奶中 19个乳清差异蛋白,为高产奶用驴的选育提供了生物标记;率先鉴定出驴肉与猪、牛、羊等畜种肉品间的 15 个差异蛋白,挖掘出与体尺、生长、胸腰椎数、毛色等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 80个SNP 遗传标记位点,发现了 25 个影响公驴繁殖力的精浆差异蛋白。

(4)国内外率先开展多胸腰椎数驴新品系选育工作。首次发现德州驴群体的胸腰椎数共存在五种组合类型(T17L5、T17L6、T18L5、T18L6和T19L5),还发现多胸腰椎数驴个体的体长、产肉量和产皮性能均有显著增加。课题组定制了世界上第一台驴用X光机,建立了活体检测驴胸腰椎数的方法。依托规模化驴场,开展了多脊椎数东阿黑驴新品种培育工作,组建了一级核心群、二级繁育群和三级扩繁群的繁育体系,为培育出多脊椎数驴新品种奠定了基础。

(5)驴繁殖技术研究及应用。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首个可工业化生产的驴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体系,突破了驴人工授精技术的瓶颈,获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。技术整体转让给东阿阿胶后,在东阿建成了世界上首家规模最大的德州驴种公驴站,率先实现了细管冻精的产业化生产,年产细管冻精 100 万剂以上,占我国驴人工授精市场份额的 90%以上,后裔体尺指标增长≥5%。

(6)创建了高效人工授精技术体系,为驴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基础。初步探明了母驴发情和排卵规律,明确了精子在母驴体内的存活时间,建立了“发情+B 超鉴定排卵+人工授精”于一体的便捷高效冷冻精液授精技术体系,制定了驴冷冻精液输精技术规程和人工授精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 2 项,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。

4.强化产业振兴

将团队成员创新成果集中亮相,共同打造山东优质驴产业品牌。为宣传推荐山东德州驴的优良的种质资源,提升母驴繁育水平,组织召开了首届(2019)中国德州驴产业高峰论坛暨技术交流观摩会;为培育在国内响当当的山东驴产业地域品牌,唱响山东驴业的全国名片,组织省内多家驴产品加工企业以山东驴产业团队的名义分别参加了2019、2020年中国农业创富大会。

5.强化技术服务

先后举办、联合举办国际会议3次、全国驴产业大会3次,累计举办各级技术培训27次,培训技术骨干10000余人次。2017年9月、2019年5月分别被人社部选为“特色畜种养殖”专家服务团,参加新疆、四川二省西部扶贫培训。通过现场指导、电话咨询、视频指导等方式,累计服务全国规模化养驴场近200家(其中四川、新疆、甘肃等省养驴企业11家),编印、发放养驴技术手册明白纸、书、期刊等资料,近1万册,获得一致好评。

6.参与科技扶贫

依托德州驴资源优势、价格优势、技术优势、市场优势,开展德州驴特色产业扶贫工程。将养驴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,被中国畜牧协会认定为“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”,并在聊城市、德州市推广,共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,贫困人口3000余人次脱贫。

牵头撰写的驴产业发展规划建议稿经主管部门上报省府后,省长批示文件

撰写的《亟需尽快叫停适繁母驴屠宰》经主管部门上报国务院后,中央领导批示文件

参加人社部组织的新疆和四川二省扶贫活动